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宣告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技術密集型特征顯著的船舶行業,其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也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日韓船企:專利量質齊升 21世紀以來,韓國造船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是在2007年船舶市場進入調整期之后,運用專利申請激發船企創新熱情,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現代重工等造船企業專利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大宇造船海洋2010~2015年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2.7%,遠高于全球船舶行業5%的年均增長率。這有力推動了韓國造船業技術革新與船舶產品更新換代,提升了核心產品市場競爭力,使之牢牢占據世界造船強國的地位。 日韓船企在船舶建造、船舶配套、船用動力、海洋工程和信息傳輸與控制領域均有專利申請,專利技術領域覆蓋全面。尤其是在船舶配套領域,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與三菱重工專利技術占比分別達到39%、54%和40%,體現出日韓船企船用配套設備建造和升級換代技術較為成熟,能夠高比率完成整艘船舶的獨立自主建造。此外,在海洋工程領域,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專利技術占比分別達到15%和13%,專利挖掘、布局能力較強,牢牢占據海工市場的領先地位。 在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日韓船企愈發重視提升專利質量,擴大專利布局范圍。2013年后,日韓船企專利申請量有所回落,但國外專利布局強度明顯加大。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和三菱重工為例,3家船企國外專利數量數分別為766件、1234件和1429件,均覆蓋20余個國家,并及時將核心領域創新成果轉化為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專利方案,在競爭對手所在國家與主要市場地區進行布局,充分利用知識產權手段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歐洲船企:專利運用水平遙遙領先 歐洲船企更加重視專利運用,芬坎蒂尼、邁爾船廠、曼公司、瓦錫蘭等企業在高技術船舶建造和船機領域的技術實力全球領先,通過專利授權、許可等手段占領國際市場,獲取高額經濟收益。以國外專利權人來華布局的6000余件專利為例,專利轉讓、許可的專利數量為410件,占比高達7%。 對于豪華郵輪產業而言,芬坎蒂尼、邁爾船廠、法國大西洋船廠技術最為成熟,3家企業手持訂單累計占全球的比重達到94.3%,合計申請專利僅729件,專利技術方案覆蓋郵輪船型設計、客艙單元設計、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HVAC)系統、附加結構、建造方法等領域,分別在約20個國家進行專利布局,核心專利技術在主要國家均獲得授權。3家船企不以專利數量為目標,重視高質量專利布局與運用,確保其在豪華郵輪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船用柴油機領域,德國、芬蘭、丹麥有效專利數量分別為1664件、814件和468件,且集中在整機設計、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領域,曼公司、瓦錫蘭等企業通過運用專利轉讓、技術許可等方式占領亞洲、美國船用柴油機市場,獲得了巨大經濟收益。 我國企業:專利質量有待提高 近年來,通過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我國船舶行業企業專利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專利數量大幅增長。近年來,我國船企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截至目前,已公開申請超過4.5萬件。在未全部公開的前提下,2016年專利申請量達到7200余件,取得了較大突破。2010~2015年,國內船舶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年均增長率為23.1%。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深入實施知識產權促進工程與知識產權提升工程,專利申請數量年均增長率高達35.4%,其中,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滬東重機有限公司等企業,近5年專利擁有量由數十件增長到500件以上,增速遠高于日韓、歐洲造船企業。 專利質量有待提高。我國船舶行業專利質量普遍不高,一是專利技術方案較為簡單,部分專利屬于為了數量增長而申請,本身價值不高;二是船舶行業專利主要集中在建造方法、建造工裝、建造工藝以及試驗測試技術領域,局限于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而船型設計、核心配套產品設計領域的專利缺乏,且受專利所屬企業的工藝習慣、設施設備情況影響,大部分專利技術通用性較差,不利于在企業間進行推廣;三是船企針對核心技術形成的有效專利數量不多,且轉讓、許可的價值較低。例如,在船用柴油機智能控制領域,曼公司、三菱重工和現代重工等企業專利申請量達千余件,而我國僅有數十件,差距明顯。 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開始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船用低速機、豪華郵輪等重大科研專項之中,集中力量圍繞核心產品挖掘高質量專利,推動形成專利組合與布局,不斷提升國產大型船舶、船用設備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 專利侵權風險較高。據統計,國外專利權人共在我國布局船舶及其相關設備專利6000件左右,其中授權專利2700余件,在審專利1100余件,導致我國船企面臨較高的潛在專利侵權風險。例如,在船體結構領域,芬坎蒂尼、邁爾船廠等企業圍繞豪華郵輪船型、客艙單元、HVAC等技術申請若干發明與外觀設計專利,制約我國郵輪產業發展;在船用動力領域,日本、德國、芬蘭、韓國、丹麥在全球布局專利量分別為1878件、1664件、814件、487件、468件,且集中在整機設計、智能控制等核心領域,對我國船用柴油機進入國際市場形成專利障礙,相關企業付出了較高經濟代價;在船舶推進技術領域,通用電氣、ABB公司、西門子公司圍繞電力推進、吊艙推進裝置在我國進行布局,國內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相關推進裝置時會面臨一定的專利侵權風險。 綜合上述,我國船舶行業專利數量雖有快速增加,但是在專利質量、專利布局、專利運用方面與日韓、歐洲船企依舊存在不小差距,同時面臨較高的專利侵權風險。因此,我國船企須高度重視專利技術申請,充分發揮專利在船舶行業技術借鑒、創新成果保護、市場優勢占領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